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992號建議的答復
魏德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改革創新保糧穩糧提質增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創新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基層農技人員是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增強基層農技人員活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水平,我部大力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推動農技人員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一是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試點。2017年4月,我部印發《關于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試點的通知》,在全國13個省份的36個縣(市、區)開展基層農技推廣改革創新試點工作,推動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鼓勵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通過派駐人員、掛職幫扶、共建載體、聯合辦公等方式,為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指導服務。經過幾年的努力,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抽樣滿意度超過95%,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超過70%。二是推進農業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化。2016年,我部研究出臺《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細則》,在權益分享、持股兼職、分類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制度規范,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三是引導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參與農技推廣服務。2015年,我部會同財政部實施科研院校開展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探索建立了“科研實驗基地+區域示范基地+基層推廣服務體系+農戶”的鏈條式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會同教育部深入推進高等院校和農業科研單位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培養農業農村人才,促進成果熟化應用,開展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引導農業科研院校投身“三農”工作主戰場開展推廣服務。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以提高農技推廣服務供給質量效率為主攻方向,持續創新農技推廣體制機制,加快培育精干高效隊伍,完善農技人員激勵機制,更好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支撐作用。
二、關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直接聯系群眾的紐帶。近年來,我部會同中央組織部等部門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2018年,我部會同中央組織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通知》,在5年內通過中央財政扶持10萬個左右行政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健全村黨組織領導、村集體經濟法人治理、經營運行、收益分配和監督管理等機制,鼓勵基層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成立社會化服務組織,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領頭雁。文件印發以來,國家投入289億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產業增效、集體經濟壯大。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支持各地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推廣基層黨組織通過領辦合作社、成立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帶領群眾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關于鼓勵產業資本與農業農村對接融合
近年來,我部積極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加強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的引導。2020年我部制定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數字鄉村建設、農村創新創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12個重點產業和領域,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穩妥有序投入鄉村振興。二是支持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目前已累計建成13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建成5000多個省市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產業振興、產村融合、園村一體。2018年啟動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已累計建成881個農業產業強鎮,打造了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的示范樣板。2020年啟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認定,共認定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近三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轉移支付項目,投資鄉村產業發展達300多億元,帶動各級財政及社會資本投入1000多億元。三是完善相關支持政策。2019年底,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設施用地包括農業生產中直接用于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2016年國家成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在33個省(區、市)開展擔保業務,截至2019年底累計擔保項目近 60萬個,擔保總額超過 2000億元。深化農業農村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項目審批程序和招投標程序,及時發布投資需求信息,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投資領域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與農業農村對接合作,完善用地金融信貸等政策,推動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25
來源:農業農村部 (供稿/陳諾 編輯/歷陽 審核/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