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發布2015年農業政策,共50條,其中多條與畜牧行業有關,如下文:
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2014年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于對項目省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精液或者種公羊、牦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生豬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準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準為每只種公羊800元;牦牛種公牛補貼標準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5年國家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并探索開展優質荷斯坦種用胚胎引進補貼試點,每枚補貼標準5000元。
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共投入資金38億元支持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其中,中央財政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安排10億元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安排3億元支持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資金主要用于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5年國家繼續支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但因政策資金調整優化等原因,暫停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一年。
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我國動物防疫補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一是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小反芻獸疫等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政府組織招標采購;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二是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和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國家對因上述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強制撲殺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養殖場(戶)按比例承擔。三是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補助經費主要用于對村級防疫員承擔的為畜禽實施強制免疫等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勞務補助。2015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7.8億元補助經費。四是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國家對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對養殖環節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生豬規?;B殖場(小區),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2015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范圍由規模養殖場(區)擴大到生豬散養戶。五是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國家對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予以補貼,病害豬損失財政補貼標準為每頭800元,無害化處理費用財政補貼標準為每頭80元,補助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產品供給,促進牧民增收,從2011年起,國家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內容主要包括: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準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載畜量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準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2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山西、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等5省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的牧區半牧區縣,全國13省(區)所有牧區半牧區縣全部納入了政策實施范圍。2014年,中央財政對13個省(區)投入的補獎資金達到了157.69億元。2015年,國家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為提高我國奶業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從2012年起,國家實施了“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于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5年,重點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以綜合利用為手段的規模化沼氣。規?;锾烊粴夤こ探ㄔ谠弦幠;占斜U稀⑻烊粴鈿庠炊倘?、用戶需求量大的地區,主要用于接入市政燃氣管網、提供車用生物天然氣、給周邊工商業用戶供氣,優先安排日產生物天然氣1萬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氣工程。大型沼氣工程主要與畜牧業規?;B殖相配套,在養殖業發達和養殖污染嚴重的地區以畜禽糞便為原料建設,主要用于養殖場自用和發電上網。中小型集中供氣沼氣工程建在人口集中、原料豐富的地區,主要用于為村組居民和新農村集中供氣,促進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沼氣專業運營機構進入農村沼氣建設領域,優先支持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強化科技支撐作用,鼓勵提高產氣率和節能增效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在養殖、地膜、秸稈等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實施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水產健康養殖、全生物可降解膜示范、農田殘膜回收與再生、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等。
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推進規?;笄蒺B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
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有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天然橡膠、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計15個。對于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中儲糧北方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于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于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2015年,國家將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及森林保險范圍和覆蓋區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
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政策
鼓勵工商資本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B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投資開展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